刘夜是个“创业狂人”,按他的话说,如果不创业,觉得自己的精力和能力无处释放。
金融系的刘夜偏爱计算机,中关村那时就成了他的家。以至于到后来,计算机系师兄的电脑出了问题都会找他帮忙。
刘夜在大三注册创立了第一家公司——因脉科技,2013年后,为了创办作业盒子,他离开了因脉科技。“我一直在寻找更大的创业领域。”刘夜说,“因脉科技在这个市场中最多能做到一两亿的规模,而这并不能满足我。”
作业盒子于14年7月30号成立,开始就深入到老师作业场景的第一线,先让老师愿意在上面布置和批改作业。作业盒子存储了学生70%以上的作业数据,而随着数据的累积,对题库个性化需求的响应会不断“生长”,成为动态的题库。老师在手机上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他想要的题。而且在手机上,80%的客观题系统直接就批改完了,剩下的解答题也全部是照片。
现实教学环境中,师生双方是“不平等”的关系,学生在这种场景下很难自如沟通。而在线上应用中,学生和老师的距离都是相同的,这就创造了一个无压力沟通的场景。在作业盒子里,每次作业平均70%的学生会产生和老师的互动,而且大部分是平时不爱提问的人。
随着数据的累积和行为的延展,这一场景会自然地延伸至整个教学与学习场景,上游切入在线教辅市场,下游对接各类内容资源,而对于师生家长,这一切都是在作业这个既有场景下自然完成的。
奶茶妹妹为什么跟投
2015年7月,作业盒子宣布获得好未来领投的1000万美元投资,奶茶妹妹的“处女投”项目也吸引了不少眼球。
产品+推广+资源是铁人三项,作业盒子团队三位创始人的过往经历正好和做的事情匹配。CMO贾晓明拥有20年教育领域市场经验,此前11年在英特尔任中国大区教育行业负责人,主要负责市场推广;而负责运营的COO王克,曾任职百度战略合作部总经理,他在教育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跨界经历则成为团队进一步融合的桥梁。
除了作业盒子之外,公司还增加了主要面向小学的产品 “速算总动员”。老师可以向学生通过产品发送以速算为主的题目(在这个产品上主要是速算题目),学生完成提交之后,产品可以自动批改,老师可以看到诸如正确率等数据。
作业盒子的“配餐”业务,也在按部就班的开展中。从最开始的两个学校试点开始,逐渐扩展到北京东城,哈尔滨南岗,沈阳和平区,山西太原,石家庄,上海,天津等地的上千所学校,用户已经达到了数百万。
结语:“作业盒子打开前是神秘的,开启的过程,带来未知和惊喜。”刘夜说,“就像电影《阿甘正传》里的台词:生活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